第(1/3)页 铁鞭入手,徐行垂目一望,只见其上铭刻两串古朴纹路。 徐行熟读禹贡,自然认得出来,这正是以上古文字书就的“赶山”二字。 禹王赶山鞭,亦曾在上古神话中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丝毫不逊色于九鼎。并且看赶山鞭的品相,还要好于残破的徐州鼎。 惟一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,这件上古圣皇法宝,似乎已经感受到徐行身上那属于无支祁,以及他本身的拳意,神物自晦,不愿为徐行所用。 不过,以徐行如今的至人境界,就算是赶山鞭,也丝毫忤逆不得。 只见其人右手五指虚握,拳意弥散,流布秘境四方,以天地为炉、造化为工,运转阴阳,燃三昧火,煅烧赶山鞭。 如此举动,落在众人眼中,又引得一阵惊叹震撼。 李云显眼眸眯起,忽地意识到,不知何时,这座秘境的权柄,已然落入徐行掌中。 且他运用法度的姿态,是如此轻松写意,信手施为、举重若轻,这样的手段,哪怕放在李云显见过的诸多真仙中,也是绝无仅有。 司马承祯则是认出了那条赶山鞭的正体,见徐行如此对待禹王遗宝,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默不作声。 他忽然想起李林甫方才的言语,一时间,心头已是思绪万千,难以分说。 他如今虽是转修剑道,但这实则是面对魔门倾轧的无奈之举,若是有可能,司马承祯也不愿用这样的法子。 可徐行和他绝不一样。 司马承祯看出来,这位只怕从一开始,便有挑战天纲之心。 若是非有魔门在前,革鼎之拳拳锋所向,便是负责维护、修补“天纲”的符箓三宗。 不过…… 话又说回来,如今的正道,亦或者说符箓三宗,当真有能力,能够拿得下这位? 司马承祯虽是上清宗祖师,深谙己方的底蕴如何,一时间也没有答案。 只因徐行身上的谜团,实在是太多,就连他也不清楚,这位若是完全放开手脚,不遗余力地施展拳法,究竟会强悍到什么地步。 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至少,以自己这把老骨头,若是同其人放对,只怕十有八九,都会要出个大丑。 在众人的复杂视线中,不消片刻时光,灰扑扑、黑漆漆的赶山鞭,就已变了模样,显露出身为上古遗宝的光辉。 毕竟徐行的拳意,连元始魔祖都炼得,又怎会奈何不了一件陈旧法宝, 鞭长四尺许,棱角分明,通体金灿,不知何物铸成,一股莫名之势贯穿其中,宛如擎天神柱,雄镇四方,平定八极。 徐行提着这杆长鞭,左手一撕一扯,便从秘境中踏了出来。 李云显没有司马承祯那么多负担,剑光落定,来到徐行面前,双手抱拳,深深一叹: “这一次,是我们失查了。” 其实,谁也料不到,李林甫竟然有这么大的神通,能将禹王留下的秘境化为己用,炼成一座九宫魔域。 可李云显毕竟是真仙,自有担当,出了这种事,他当然会感到愧疚、自责。 好在,徐行这一次虽是身陷险境,到底是凭双拳争得了一线生机,又一举踏破两重关隘,战力飙升,正式跻身天下绝顶之列。 司马承祯的身影,也从极远处赶了过来。 老道人抚须一叹: “先同李林甫斗智斗勇,又破九宫魔域,当灭元始魔祖魔识留痕,出秘境后,还能以一敌三…… 小友这份战力,当真是可怖可畏。” 提到九宫魔域、元始魔祖等字样,李云显的目光也锐利起来,微微颔首,表示赞同。 此界自古以来,元始魔祖分神垂顾的次数,便屈指可数,每一次都是被上界帝君出手镇压,从无被真仙击破的例子。 ——直到如今。 李云显又道: “教主之拳,对魔门道统实是克制到了极点,连元始魔祖都难以抵御,可如此一来,倒怕五方魔教彻底应激。” 司马承祯闻言,也点点头。 在如今这种时局下,正道之所以还能偏居一隅,除去各自手段外,很大一个因素,便是由于魔门的内部分裂。 尤其是在李林甫复生以来,这种分裂更是到了一种难以弥合的地步。 甚至可以说,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分裂趋势,让李林甫腾不出手来,以真身降临,今日徐行面对的局面,只怕还要复杂三四倍、危急五六倍。 可如今,徐行大势已成,修成武道至人,又得革鼎拳意,局面自是大不一样。 就算是李林甫、黄举天要斗个你死我活,甚至不闹个天翻地覆不罢休,也定然会联起手来,先除掉这威胁再说。 想到这两个名字,饶是以李云显、司马承祯的心性,也不免感到有些沉重。 徐行方才虽是展露了所向无敌、横扫八荒的气势和战力,但要是真同这两位魔门最强者交手,胜算只怕…… 不过,两位祖师到底是剑仙,这种心绪方一浮现,便以剑意将之斩断。 ——无论如何,他们都避不开这一战,如今还多了徐行这么一个生力军,怎么反倒变得畏手畏脚了? 徐行对两位真仙的结论暂时不置可否,只一笑道: “无非是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 若黄举天、李林甫敢来,徐某亦乐意与他们论道一场,怕就怕,这两人还顾不上我。” 李云显闻言,眉头一皱。 “你的意思是,魔门还有谋算?” 徐行回想起当日同朱灿死战时,曾经短暂打过照面,却并未交手的东支掌教,点头道: “我曾见过东支那位紫荆神君,气度、胸怀皆颇为不凡,不似凡俗之流。 他也曾经到过十万大山,可这一次,他,乃至整个东支,都未参与到秘境之事,只怕东支还另有谋划。” 徐行对这位紫荆神君,有着相当深刻的印象,当日一见,他本以为这位亦是为了秘境而来,方才加紧进度,严防死守。 可如今看来,这位只怕在那时,就已窥出了些许端倪,甚至已经确定,这座秘境被他化自在天主动了手脚,故而才没有现身。 饶是以徐行如今的眼界来看,这份洞察力,亦不可谓不惊人。 但他这种态度,也表现出一件事。 ——东支对秘境之事,实则并非是那么热衷。 如若不然,以黄举天的实力,纵然李林甫已有布置,莫非就不能横插一脚,坏了他的事儿? 所以,徐行才会判断,只怕东支在背后另有谋划,甚至这谋划已到了关键时刻,才不愿节外生枝,招惹任何麻烦。 说完了自己对这位掌教的认知,徐行又谈起修行法理上的要紧处。 “魔门南支、东支,本就是从玄门中夺来的道统,与天魔根本法理,天然便隔了一层。 这种隔阂,在御使魔门法度时固然是阻碍,却也令两脉中人,更易从魔门中超脱出去。 黄举天建立阴月王朝,抢夺阴世幽泉,研究生死之理,制造朱灿,以及一众半人半魔的魔族,应当都是为了出离魔门在做准备。 如此一来,只怕他反倒还要感谢我,打散了魔主识念,为其指出了一条明路。” 说紫荆神君时,两位真仙还有些半信半疑,可徐行从法理层面上的剖析,却扎实得令两人无从反驳。 说完黄举天的打算后,徐行又将自己从秘境中得到的信息,尽数传了过去。 司马承祯神念一扫,不由得惊呼出声: “这一场劫数的源头,竟然不在此界,而是在……天庭?!” 明白这一点后,饶是以司马承祯的定境,也不免胸口一滞,震撼难明,却又有一种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感触,从胸中涌现。 就仿佛他好像早就已料想到这一点,只是出于种种原因,不敢置信又无法查证,便将其埋藏于心底深处。 直到得了徐行这么轻轻一点,这些本就存在的疑惑、猜测,便立即重现天日,占据了司马承祯的脑海。 不只是他,就连李云显亦震了一震。 这位赤城剑仙虽然非是玄门中人,不受天纲束缚,却因剑道传承,同玄门法理天然亲近,更有多位祖师破空飞升,自会担忧天庭境况。 徐行比两人冷静得多,又道: “天庭之事,我们暂时管不了,并且从这座秘境来看,他们也暂时管不了我们。 可上界诸位帝君留下的天纲体系,在这种情况下,只怕反倒会成为魔门的抓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