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88】人才汇聚,稷下之风-《明朝第一驸马》
第(2/3)页
倘若是别的大臣,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,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。但是杨嗣昌不肯休息,到襄阳的第二天就召见了湖广巡抚和其他几个大员,详询目前军事和地方情形,并且阅鉴了许多有关文书。仅仅隔了一天,他就在行辕中升帐理事。从他到襄阳的这一天起,明朝末年的国内战争史揭开了新的一章。
且说杨嗣昌那里忙着剿匪,宋友亮这里忙着迎接请来的讲师。在当初派人的时候,宋友亮惟恐人家看不起自己是军户,不愿前来,还特地请宋学朱出面,写了几封书信。他哪里知道,崇祯两次拿他当典型鞭策群臣,虽然没有以邸报形式发布,但是现在自己早已是家喻户晓。
这次请人,除了方以智和徐霞客没请到之外,宋应星、王徵、吴有性和薄珏都欣然前来。
宋友亮听说这些巨匠快要到了,连忙出城四十里迎接。“晚辈见过几位先生,本来应该晚辈亲自去请,可正好遇到榆园闹匪,晚辈分身无术,这才失礼,还请先生们恕罪~!”
宋应星生就一副书生脸,他笑道:“如今天下之人都很虚浮,就算读书人也一心只想着当官谋求功名。你出身军户,却大兴教化,实在难得。我宋某人就冲这点,也要助你一臂之力。”
王徵笑道:“当年齐王有稷下学宫,如今齐鲁大地,又要学风鼎盛了!”
吴有性和薄珏上前说道:“我等不过一介草民,承蒙大人如此看得起。”
宋友亮还礼,仔细一看,发现四人身后还站在三个人,其中一人儒生打扮,气度不俗,另外二人则是一身短衣。“这三位是?”宋友亮问道
一旁的孙和鼎赶紧上前一步,介绍道:“这位是家父的好友陈子龙。”
“可是编撰《皇明经世文编》的陈子龙~!”宋友亮惊呼
第(2/3)页